王宏涛,男,1995年1月生,中共党员,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化院18级博士班班长。至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SCI一区论文6篇,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的4篇,包括国际材料领域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1篇),国际化工领域权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1篇),国际材料领域知名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篇),另外参与合作文章10篇。曾获国家奖学金,校学业奖学金一等奖,连续两年专业成绩排名第一,荣获南京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
2017年,王宏涛以专业排名倒数第三的成绩,考入到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国家重点学科)。面对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的同班同学,以及课题组优秀的同门师兄弟,他的心底多多少少有那么一些落差。但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他要在新的起点上,同大家一起赛跑,要在新的平台上,留下属于他的一片赤诚与拼搏。研一的主要任务还是上课,在课余时间,王宏涛总会第一时间跑到实验室,跟随师兄师姐学习一些新的实验技能。在学习与熟悉实验室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对自己的方向非常迷茫,对自己方向的进展也如门外汉一般,知之甚少。为了弥补这片空白,王宏涛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仔细研读了自己领域内的权威综述,并做了将近100页的阅读笔记。两个月的综述学习,让他对自己的领域有了较为全面而清晰的认知。在随后的近一年时间里,王宏涛阅读了自己领域内近10年的文献近300篇,并于2018年12月在国际材料领域知名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发表了长达40页的综述(高被引)文章。第一篇文章的成功发表,极大的鼓舞了他,看着自己的文章被排版上线,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然而,科研的道路总是荆棘满布,也充满了孤独与挫败。2018年12月,课题组成立了器件实验室(新开辟的方向),负责人是王宏涛的一个刚毕业留校任教的师兄。因为实验室刚刚成立,人手短缺,加上他对器件方向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就调到了器件实验室,展开了他的新方向。进入新的实验室后,王宏涛才发现,原来一个实验室从成立到成熟所要走过的路是那样的艰辛。从实验装置的搭建,到实验原料以及耗材的购买,再到实验室的初步运行,他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实验开展以后,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验证实验室能否正常运行,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重复自己方向经典的实验。在开始的3个月里,王宏涛重复了这个经典的实验约50次,逐步尝试,排除一个个失败的原因。最开始的昂扬斗志,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逐渐消磨。但他深知,科研是需要能坐得住冷板凳的,科研工作者本身也要有超越常人的勇气和毅力。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调整好心态,向着前方的路,他还要坚定的继续前进。经历了与别的高校的同行前辈们的交流,王宏涛渐渐的明白了实验室存在的不足之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实验耗材以及实验原料的纯度不够,这些对他的实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消除这些影响,王宏涛更换了不同的供应商,通过他们提供的样品或耗材,对实验重新作出调整。一番辛苦之后,新成立的器件实验室在历经半年之后,终于步入正轨,可以稳定运行。后来他和同行沟通后了解到,器件实验室对纯度和清洁度要求非常严格,另外对于环境的湿度和稳定也有依赖性,他们的实验室从成立到正常运行,经常需要一年甚至两年的磨合。在实验室不断成熟的过程中,王宏涛对实验细节以及自己方向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他相信,在自己所热爱的这个方向上也一定会做出属于他的成绩。
转博以后的两年时间里,王宏涛在开展自己实验的同时,也在及时关注自己领域的最新进展。对于自己领域看过的文章,他甚至可以准确说出文章的出版时间,期刊,通讯作者以及文章的亮点。天道酬勤,截止到2020年10月,王宏涛已发表SCI科研文章16篇(其中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SCI一区论文6篇),并被bet体育365官网正规列为优秀博士培养对象。
在潜心自己科研的同时,王宏涛还担任了化工学院18级博士班班长,在与同学们的交往学习中,恪尽职守的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和同学们经常会在自己的班级群里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与科研小技巧,还有一些实验作图以及软件使用的方法。在温馨与浓厚的学术氛围下,他们收获了友谊与丰硕的学术成果。在2020年的国家奖学金评选中,王宏涛所在班级的4名同学荣获国奖,占学院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名额(8名)的一半。此外,他本人还受邀为硕士班级作学术汇报,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切身体会,为师弟师妹们指引了前行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王宏涛将秉承初心,牢记使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将尽己所能,在自己所热爱的专业上开拓创新,砥砺前行!
院长信箱
yzxx@njust.edu.cn
研究生教育官方微信
研招官方微信